标识错误引起的食品召回依然问题严重 , 企业损失巨大。智能制造时代 , 这种错误已不该再发生,系统性的防呆防错 ,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两年前,美国食品行业近一半的产品召回是由未声明的过敏原或标签错误——通常表现为不准确的标识引起的。时至今日,尽管赋码自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2019 年 1-5 月,美国食品行业由于不准确的标签或过敏原声明造成的召回仍旧高达 27%。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美国。在英国,标识未达最佳标准使得召回现象增加了 40%。仅在 2019 年 6 月初就发生了三大品牌因为标签错误而召回产品的事件。一峡之隔的欧盟也未能幸免。
当然,面临这些召回挑战的不仅仅是食品饮料行业,众多行业(尤其是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商们在不同程度地为产品召回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光是追究责任方显然毫无意义。为此,多米诺美国赋码自动化总监 Adem Kulauzovic 撰文介绍了消除标识错误的正确方式。
工业 4.0 时代,因标识错误而导致的召回不仅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消除其发生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和效率的再一次解锁将带来底线绩效的大提升。结论非常简单,赋码自动化设备可以帮助企业避免人为错误,降低风险,是时候把它整合到供应链运作中去了。
打破迷思
长久以来,在现有生产线和工业网络中集成赋码自动化的应用都被认为是复杂且昂贵的。由此,尽管物联网 (IoT) 技术在供应链的大多数其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公司仍继续依赖手工流程和人工操作来确保正确的标识赋在正确的产品、盒子和托盘上。这给标识错误大开方便之门。
而现代消费者对更精细的产品,比如有机产品、手工产品、无乳糖或无谷蛋白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促使制造商在一条生产线投入更多种类的产品的生产,造成对业已精简的资源的更大压力,而标识验证的责任则全部落到了操作员肩上。产品多,转换的任务艰巨,操作员必须快速确认传入产品(通常外观相似)的正确标识,而不能减慢或停止生产线。重压之下难免出现人为错误,这样的错误仅一句“人孰无过”就可以一笔带过。
在产线上杜绝“人孰无过”,首先我们要破除关于赋码自动化的迷思。赋码自动化不能集成到工业网络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迷思。工业 4.0 的基本原则是协作和集成,这同样可以通过赋码实现,就像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一样。过去,企业常常将自动化赋码设备作为独立于其他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来部署。这意味着许多组织错过了提高运营效率的机会,并且无意中增加了赋码错误的几率。实际上,未必需要如此操作。
新赋码技术和兼容软件解决方案的出现改变了供应链运作。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简单应用,可以将自动赋码解决方案集成到现有网络中。通过单个连接,无需特别了解赋码设备的行业协议或特性,赋码软件可以利用 ERP、SCADA 或其他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填充标签内容并将其推送到设备,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自动化转换实
施赋码自动化的动力来自于无穷的利益,“先行者”已经成功地将他们的赋码能力提升至工业 4.0 时代的水平,标签错误和昂贵的产品召回已经被消除,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转换过程变得更加有效。
一家知名的食品制造商通过连接SAP赋码完全自动化,不仅消除了赋码错误,而且通过最小化返工和消除相关停机时间 ( 通常每天最多占用两个小时 ),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家大型饮料公司,因为赋码流程存在缺陷,导致了 4 万美元的召回。该公司痛定思痛,引入了集成自动化,降低了生产风险,彻底解决了由于人为干预产生的错误,将效率提高了100%。
这两个企业,以及更多的企业,将赋码自动化嵌入到主要的企业管理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无缝的通信流和数据共享,促进更有效的运营。在此期间,忙碌的操作员们被解放出来,专注于他们的首要任务,保障产品每一次的高质量产出。
更多的连锁效应
尽管赋码自动化存在诸多优势,一些公司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流程。这其中常见的误解是赋码软件不够成熟,无法与其他系统集成或符合行业协议,是发展的不必要障碍。企业通常将注意力 ( 和投资 ) 集中在大型资本设备上,而忽视了二级或三级系统的低效率。无论如何,由于企业承受着提高整体设备效率 (OEE)的巨大压力,通过将赋码自动化整合到更广泛的供应链运营结构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效率提升。此外,更好的合规性、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少的召回带来的连锁反应,自然会带来更健康的底线绩效。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这些好处呢?从根本上说,成功取决于采取 3A 法、审计(Audit)、行动 (Act)和自动化 (Automate)。
首先,工厂管理者应该评估他们现有的设施来确定其主要痛点。导致当前效率低下和停机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解决方案在脱离常规自动化系统之外运行,为什么?只有通过完全评估标识创建和开发过程 ( 顺便说一下,这只需要几个小时 ),才能确定错误产生的基本驱动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产力和效率的影响。
其次,要做好准备,根据审计结果采取行动。通常情况下,公司将自动化构建到更大的业务系统中时,没有考虑到将其他更多解决方案纳入整体的好处。有时,现有技术的限制将阻碍集成,从而扼杀交互的优势。对当前的能力做出中肯的评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是很重要的。
进入工业 4.0 时代,自动化近在眼前,“自动化就是未来”这样的口号将火速成为昨日黄花,尽可能地推行自动化才是大势所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主流,完全自动化生产线不再仅限于野心或者是复杂或昂贵的代名词,它代表着实用、明智,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负担得起。